文獻中心
如何安全合理用藥?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關注健康,加上信息渠道的暢通更使人們在保健和生活方式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有關數據表明,到藥店買藥的消費者中,僅有三成具備正確的非處方藥使用知識,大部分百姓吃藥憑經驗。很多人在自我用藥時,對耐藥性、服藥時間等明顯認識不足,在用藥習慣上盲目加大服藥劑量,甚至頻繁更換藥物等。這些行為和認識直接危害了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為了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自我藥療知識,本版開辟了《自我藥療》欄目,邀請有關專家撰文,系統(tǒng)介紹自我藥療知識,幫助普通百姓樹立正確的自我藥療理念,培養(yǎng)起科學的用藥習慣。同時,我們也邀請廣大讀者將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積累的自我藥療經驗拿出來,奉獻給大家。
——本版編輯
自我藥療 是指在沒有醫(yī)師或其他醫(y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癥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
廣義的自我藥療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完全由個人可以自行判斷的病癥用藥,如感冒、咳嗽、疼痛、消化不良等;二是經醫(yī)生確診后,患者依據醫(yī)生的醫(yī)囑,自己可以控制復發(fā)的病癥,如口唇皰疹、陰道霉菌病等;三是經醫(yī)生確診后,患者可遵醫(yī)囑用藥而得到控制的慢性病癥,如濕疹、癬病、過敏等病癥。
安全合理用藥 就是應該做到:根據病情、病人體質和藥物的全面情況適當選擇藥物,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同時以適當的方法、劑量、時間準確用藥。注意該藥物的禁忌、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并且還要注意盡量少花錢。這樣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經濟用藥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選用藥品,首先應當確診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對癥下藥,不能只憑患者自我感覺就隨便用藥。比如發(fā)燒、頭痛,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癥狀,不能簡單地服一些止痛退燒藥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癥狀,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止痛藥,就會掩蓋一些急腹癥的癥狀,貽誤病情而造成嚴重后果。
其實,了解藥物的性質、特點、適應癥、不良反應等,要選用療效好、毒性低的藥物,醫(yī)師常常講的“首選藥”和“二線藥”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止痛藥有許多種類,對于一般感冒、頭痛、關節(jié)痛、神經性疼痛以及婦女的經期腹痛,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種;對于胃腸痙攣引起的腹痛可選用顛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種。但如果將前一類止痛藥用于治療腹痛,不但無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類藥治療頭痛、關節(jié)痛、月經期腹痛同樣無效。
另外,有人認為價錢貴的藥就是好藥,其實不然。因為藥物的價格是由其本身的來源、成本、生產的產量以及生產的廠家來決定的,合資藥廠生產的藥就比國內藥廠生產的貴,進口藥就更貴了。貴不等于好,關鍵在于要對癥。
(來源:健康報)